9月10日,2015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在宁夏国际会堂开幕。本届博览会以“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为主题,对推进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和世界其他地区国家的交流合作有着重要意义。而作为中阿博览会主会场的宁夏国际会堂自然引人瞩目。尤其是会堂外部的环境景观设计工程,把阿拉伯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完美融合,用现代手法就行展示,获得大家啧啧称赞。这背后,包含着中外园林设计院三所青年设计师们的心血。
刚刚落成的会堂坐落于银川市阅海湾中央商务区,独特的民族元素别具一格。建成以来,到会堂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已经成为了银川新的地标性建筑。博览会组委会宣布,从今年开始,宁夏国际会堂将成为中阿博览会永久性会址。这对于所有宁夏国际会堂的参建人员来说,都是一份特殊的荣誉。 自2013年7月接到宁夏国际会堂的环境景观设计任务以来,从多轮方案的修改到施工图设计,再到驻现场指导施工,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设计师们认真对待每一张图纸,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同施工方和甲方一起解决现场的每一个问题。最终在工期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按时高质量的完成了宁夏国际会堂环境景观工程。
作为中阿博览会的会址,宁夏国际会堂是服务于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高层对话、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共建“一带一路”的综合性平台。中外园林三所设计团队拿到项目之初,就在思考如何能完美表现会堂的外环境,塑造一个具有阿拉伯元素的现代景观。他们把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文化作为着眼点,努力挖掘两种文化的精髓,使得两种文化在场地上得到碰撞和融合,从而表现出独特的气质和美感。同时,作为功能性很强的建筑 外环境,意识形态也需要得到完美的表达。为了达到这样的设计效果,设计团队的成员们,通过翻阅阿拉伯文化的书籍,研究阿拉伯古代的艺术,试图从中得到启示和灵感。
方案设计初期,宁夏自治区建设厅领导提出了要求:既要融合阿拉伯元素,也要关注到中国传统文化,并且以现代主义的设计方式呈现出来。这样的思路完全符合中阿博览会这样的国际性大型会议展馆的主旨思想,但是在景观设计上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设计师们从阿拉伯文化中提取出了以代表“真主的气息”的正方形组合以及代表“真主的唯一”的三角形组合,从这两个看似简单的形状中演变出来丰富的轴线构图。设计院领导非常重视这个项目,在方案设计初期,由院长亲自出马指导设计团队,共同探讨方案,引导大家多从阿拉伯艺术品的细节出发,寻找设计灵感。他们还多次召开专题项目研讨会,群策群力,一次次的头脑风暴让大家想法充分汇聚。特色跌水涌泉是一个长宽各15米的大型水景,由五层跌水水池组成,每层都有独立的涌泉涌出,层层跌落,形成一个独具一格的中心水景。镜面水池是围绕建筑一周的一个大型水景,建筑在水面投射出的倒影宛如一件工艺品漂浮在水面之上。夕阳西下,微风徐徐,水面波光粼粼......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中外园林设计三所的青年设计师们经过四轮的方案深化设计,一次次的耐心修改调整,最终获得宁夏回族自治区领导的充分肯定,“就这么干!”。
创新的背后一定会有技术上的突破。越是面对难题,越要发挥团队的集体力量。宁夏国际会堂项目地块周边的市政道路竖向高差较大,造成了工程设计上的极大困难。同时,方案中很多精美的水景、锈钢板挡墙以及优美的阿拉伯风格纹样的铺装都导致了施工图设计的异常复杂。为此,设计团队进行了周密细致的分工,互相配合。在遇到难题时,设计院领导和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倾力帮助,在对甲方实现诚信履约的同时,大家也感受到了团队的温暖和力量。
由于宁夏国际会堂项目政治意义重大,涉及到的专业和工种繁多,项目繁杂周密。因此,留给环境景观工程的时间比较靠后,工期非常紧张。在这样的情况下,设计团队派出了驻场设计师,在环境景观工程施工期间,全程服务于项目。宁夏国际会堂项目是一个多专业交叉的项目,在现场中难免会出现突发的工程难题。在遇到难题时,业主会召集多方进行现场会议共同商量对策,而中外园林设计团队的设计师们也始终保持着诚恳的态度,处处为业主着想,全心全意的为项目排忧解难。2015年宁夏炎热的夏日气温经常能达到35度以上,但是驻场设计师们每天依然有将近十个小时在现场解决各种工程上的问题,指导施工人员达到设计预期的效果。面对工程中的不可避免的修改和变更,设计团队成员也毫不犹豫的熬夜加班修改图纸,为项目紧张的工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9月10日至13日,工商峰会、农业博览、文化交流等一系列论坛和活动在宁夏国际会馆举办,让四海宾朋在包容、共享中感受到了开放宁夏的胸襟和魅力,续写着“丝绸之路”的新辉煌。这个时候,来自中外园林设计院的设计师们脸上挂满了兴奋和喜悦,他们高喊“我为中阿友谊添砖加瓦,我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