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0余个小时的长途飞行,2012年3月12日下午,由项目经理潘伟鹏带队的“中外园林建设有限公司赴赤道几内亚先遣工作组”顺利抵达赤道几内亚首都马拉博。
在飞机降落的过程中,工作组成员纷纷透过机身的舷窗好奇的打量这个接下来将陪伴他们540个日夜的国家。与之前设想的高楼林立的现代化都市截然相反,这是一个以低矮楼房为主的城市,林木苍翠,绿草如茵。
在一路颠簸过后,到达园区已接近傍晚。时差和劳顿并没有打消大家对现场的好奇渴望。脚下是雨后略显泥泞的泥土,工作组中的园林专家忍不住抓起来捻了又捻、闻了又闻。并迅速对园区的整体情况进行了勘察、熟悉。
各种不知名的昆虫毫不胆怯的在高高的木棉树下爬来爬去,远处的白鹤时不时地扇动自己洁白的翅膀,而这里,就是工作组进行商讨的“会议室”, 大家顾不上蚊子缠绵不休的叮咬,迅速地投入到了工作的状态之中,项目总包领导无不被工作组团队所展现出的职业态度所折服,连连点头赞叹。每一位同事心中的斗志几乎被同时点燃,他们似乎看到了在不久的将来,这片荒芜的土地在他们的耕耘下花红柳绿的样子。
潮湿炎热的夜晚,大家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床上辗转难眠。万事开头难,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开展这样超大型的园林景观项目,对团队每一个人都是一次考验和磨砺。而扛在他们肩上的除了这些压力,剩下的,就是怎样将营地建设好,将项目前期的各项筹备工作做好,好让后续赶来的大部队能够更舒适更快的进入到工作状态中去…
第二天,工作组还是在他们露天的“会议室”召开了第一次会议,项目经理潘伟鹏翻着写得满满的工作笔记,为大家逐条的布置了即将开展的工作重点,而每一名专业人员也通过抵达时对现场的勘察,以及夜里想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工作思路,一时间你指着这边我指着那边,讨论场面十分激烈…
4月上旬大部队就将抵达项目驻地,所以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施工大部队生活营地的建设将是工作组的第一项工作重点。
每天早晨,在大家还忙于洗漱的时候,老大哥赵文正就已然到达建设中的营地,开始安排一天的工作了。作为共产党员的他为营地的建设特别是水电专业方面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起到了表率作用。
现在的赵哥裤管上溅满泥点,粗糙的指甲缝也不同程度的长起了倒刺,原本白皙的皮肤也已被晒的红彤彤…这一切都是由于营地的建设完成时间迫在眉睫,而当地各类技术人员匮乏,赵哥又时常亲自动手带领当地工人,一起挖沟铺管。由于项目上没有专业的电工,所以营地的电气安装走线也只能由赵哥一个人负责。大家眼中的赵哥总是一副憨态可掬的模样,他时常笑着说:“来到这里,大家就变成了一家人,为自己家铺铺管子修修线路不是很正常嘛!”
40多度的高温下,工作组全体人员在完成了本职工作的同时,都纷纷自愿加入到营地的建设工作中,建板房、砌池台…为营地建设达到了一种忘我的工作境界,因为大家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在施工大部队到达营地的时候,能够踏踏实实的睡上觉;能洗上个热水澡;能够吃上可口的饭菜。
在这个遥远且陌生的国度,潮湿炎热的天气,各种蚊虫的叮咬,以及身处异乡的漂泊感,使得这份海外工作并不像旁人看来的那般风光。项目驻地就在园区内,工作组的板房宿舍成了临时的办公室,大家工作和生活都在同一间板房里。工作组的同志们没有一句怨言,按照之前的分工积极的开展着各自的工作。
每当夜幕降临,当黑暗压向空旷的园区,闪耀着金黄色灯光的板房就成了园区最热闹的地方。每天晚上聚在一起聊天成为大家最喜欢也是唯一的业余活动,爽朗的笑声回荡在营地上空,一天的工作疲劳也随之消散。在这里,大家亲密的如同一家人,无论生活上的、工作上的困难大家都会互相帮助、互相照应。
那个高高个子、拿着电动发剪的大男孩儿就是土建工程师迟笈,在工作之余他充当了大家的理发师,义务为大家服务也为枯燥的营地生活增添了乐趣。值得一提的是,在园区中所能看到的各种新潮的发型大都出自他的手笔。他曾经打趣的对身边的同事说:“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的名字叫迟笈了,因为我注定是要来赤几服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