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动态
业界动态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近期动态
近期动态
“绿心”跃动,绘就北京城市副中心生态和谐画卷
发布时间:2023/6/22           阅读: 次                 I     收藏     I     打印     I     关闭   

城市文化孕育建筑文化,建筑文化彰显城市特色。一个城市的优秀建筑应该以其特色汇入城市文化积累和进化的长河。时代更迭,城市变迁,建筑设计师对理想人居空间的思考能够成就建筑独特的生命力,触摸当下的社会情感,寻找出文化土壤的特性。
景观设计便是让自然回归生活,让森林回归城市,让文化彰显价值。
 
——彭军
大运河畔,树木苍翠,碧野连绵,位于北京通州大运河南岸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葱茏绽放。时间回溯,这里曾是化工厂聚集地,空气质量让人堪忧……但如今,一幅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美丽画卷取而代之,迅速成为北京东部的“网红跑步打卡地”。春赏桃李、夏伴梧桐、秋染银杏、冬见苍松,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跟随自然舒展律动,化身北京城市副中心生态版图上的点睛之笔。
 
中外园林承接城市绿心森林公园项目设计伊始,设计负责人彭军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整体内涵与总体目标,以“近自然”为营林手法,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概念,将传统文化与生态文化巧妙结合,致力构建生态、自然、活力并存的城市森林公园。
 
汲古润今 自称天然之趣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位于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交汇处,北京城市副中心“两带、一环、一心”绿色空间结构中的“一心”便意指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该项目集生态修复、市民休闲、文化传承于一体,占地面积达11.2平方公里,相当于3.8个颐和园或2个奥森公园的面积,于2020年9月29日正式开园。
作为“千年之城”北京城市副中心致力打造的重要生态枢纽,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在项目规划之初面向全球征集设计方案。来自中、美、法、德、澳等国家和地区的16支设计团队报名应征,园林、规划、水利等行业专家重重把关设计方案,择优而选,最终由10家国内外知名设计院组成工作营共同参与设计工作。中外园林承接了城市绿心园林绿化建设工程二标段的设计,设计范围占开园节点总量的近三分之一,负责包括“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8个节气景点、“千年惠林”等主要景观的设计与表达。
中国园林讲究“虽有人作,宛自天开”,强调园林造作应顺应自然并融入自然,从而达到“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功”的效果。而作为重要的艺术创作精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又要求园林设计师法自然的同时,融入内心感悟与巧思,使自然的美转化为艺术的美。据此,设计团队针对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内原化工厂核心区等生态退化区域,施以自然修复,并因地制宜利用运河古道蓄洪泄洪,循法传统文化,为景点赋予时代内涵。
 
生态保育 营造城市“森林”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中央,有一片78公顷的荒地,现在化身“生态保育核”。游人止步于此,任由动植物在其间自然生长,原来此处是化工厂所在地。针对该区域亟需解决的生态修复难题,设计团队创新提出“生态保育核”这一概念,即通过保留自然植被,结合植物播种、种植混交林、异龄林等多种方式,构建不同类型植物群落,减少人为扰动,用生态的方法实施生态修复。
绿色管控措施运行至今,多次对区域的环境空气、地下水污染物等指标进行监测,结果均显示污染风险可控,开园首年约50种鸟兽首次出现在“生态保育核”内,生态恢复效果显著。
与构建“生态保育核”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近自然”做法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内比比皆是。“近自然”指基于生态学原理,通过模拟大自然的形式组合,形成有机且稳定的群落生境。既包括山形水系的塑造,又包括植物生境的组合,从而构建起近自然框架下真正意义上的森林体系。
以公园中二十四节气之一的霜降节气景观——“林泉霜繁”为例,设计团队基于原有场地肌理,将下凹绿地造成的冗余土方塑造为一组组带状微丘,同时基于霜降节气的代表树种——柿树的生长习性,在坡地种植异龄柿树,凹地选择异龄垂柳等耐水湿植物,再搭配其他秋色叶树种以及山桃、金银木、拂子茅等中下层植物,构成复层、混交、异龄的游憩森林。在这里,果源植物的播种以及夏季雨水的蓄存为小型动物提供了食源和水源,下层的拂子茅和上层乔木的枝干搭接,又为生物提供了地面隐藏的栖息环境和空中迁移的廊道,对构建生物多样性的森林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因势造园 构建“海绵生态”
通州区位于九河下梢,因水而兴、因景扬名,这里曾经河网交错、往来商船头尾相衔,见证千年漕运。因此,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内的运河故道在设计之处,不仅要考虑如何传承好运河文化,保护好运河生态,更要将滞洪蓄洪纳入重点设计考量。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二标段西侧的运河故道自北而南纵穿全园三个地块,全长2.5公里,其下游通过管涵与玉带河支沟相连,是公园天然的泄洪通道。设计团队充分化用中国造园理论中的“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将地形脉络的塑造划分为三个段落,形成东北、东、东南三个方向三条主要行洪通道,雨水经由通道汇往运河故道,实现通畅排水。
行洪通道坡面地形平缓延展,结合山体的形态塑造,形成了缓急相依、层峦起伏的整体韵律,自然之趣油然而生。行洪通道之上还设有多处下凹绿地及雨水湿塘,可在雨季为鸟类等小型动物提供水源,超标雨水也可直接通过自然溢流或管道溢流,快速高效顺势排出。至此,以自然做功、以筑脉为基的“海绵”生态体系搭建起来。
 
传承创新 复刻诗画之美
中外园林设计团队围绕“森林”和“公园”两大规划主题,结合生态文化和传统文化巧妙融合的设计意图,从中国传统园林建造中汲取精华,并进行传承与创新。
据文献记载,历史上通州八景之一的“波分凤沼”恰好处于项目二标段所属的运河故道附近,明王宣诗云:“碧水分香出御沟,潞阳城郭界清流”。其因河分岔处水面宽阔、波流演迤、夹堤绿柳、景观壮美顾而得名,予后人以无限遐想。
“波分凤沼”的历史资料为河道的形态塑造和两岸的景观设计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和依据。设计团队根据故道所在区域的场地条件适当拓宽河道,中设一岛,水分为两股后汇聚于岛前,水岸两侧栽以垂柳,以还原当年夹堤绿柳之景象,水面一侧布置重檐四角亭,于最佳视点处设计横跨河道的人行拱桥。站在石拱桥上,游人可“穿越时空”,尽揽这幅完整的“波分凤沼”图。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内分布着以二十四个节气命名的节气林窗,这些节气林窗又组成绿心公园的二十四节气环,分布在公园的星型园路两侧。公园二标段景点设计充分沿袭传统节气内涵,每个节气景点选取一种代表当季物候的节气树,并融汇时代意蕴,点缀以景观小品、节气标识,使游客看到不同景观的同时,感受中国人民的传统智慧。
进入公园“大雪”节气景点,此处的园林风貌多具凛然之气。中国文化中,松树苍劲挺拔,石有铮铮铁骨,“松之生也,于岩之侧”。设计团队认为松石组合描绘出的景致更能传达出饱经风霜傲然挺立的坚韧意志,因此“大雪”节气景点以松、石为园林主景,将特选造型油松与景石搭配组合,随地势呈高低俯仰之态,面向一级园路,展开一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壮美画卷,名曰“大雪松涛”。
“松涛”既点明主景植物,又将自然进行拟人化,由声入境,易于联想到青松在风雪中顽强不屈的意境。园中的景石或平卧或坚挺,姿态各异,与油松一起,构成祖国河山的缩影。石间隐藏雾喷装置,开启时烟云缭绕,如揽云巅异石奇松。设计团队为突出节气景观的画面感和步移景异的效果,整体上借鉴了中国山水画的留白、均衡等构图手法,做到收放有致,远观气势恢宏,近观姿态盎然。小路顺地势而上,颇有“画中游”之感。
无论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美、彰显地域特色的文化美,还是颂扬诗画园林的艺术美,都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内得以尽情绽放。如今,人们跑步休闲、游戏研学,鸟兽自由栖息、肆意生长,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意画卷。
 
项目档案
项目名称:城市绿心园林绿化建设工程二标段
项目地址:北京市通州区
项目面积:59公顷
项目内容:8个二十四节气景点、服务驿站、党和国家领导人植树区、北门区等
设计完成年份:2020年
设计总负责人:彭军
设计单位:中外园林建设有限公司、Hassel Limited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