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动态
业界动态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近期动态
近期动态
实干见证未来 | 中外园林宿迁通湖大道景观提升项目打造城市生态涵养新名片
发布时间:2022/12/15           阅读: 次                 I     收藏     I     打印     I     关闭   

匠心工艺 践行海绵城市新理念
宿迁通湖大道景观提升项目位于宿迁主城区西侧,宿迁市通湖大道两侧。北至骆马湖堤,南至北京路,长约7.1公里,占地面积约65万平方米。
项目围绕先进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采取低影响开发的技术手段,将部分市政道路的雨水径流,引导至两侧绿地净化消纳,进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项目海绵城市分区汇水,实际面积约60.96万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达73%。
项目主要运用生物滞留池技术,将城市景观设计理念同水污染治理工艺相结合,不仅可以作为城市园林景观的一部分,还能阻滞雨水径流造成的面源污染,削减径流量,延迟洪峰时间,达到雨水流量控制和水质净化的双重目标。
 
 
科学规划 打造自然生态水环境
在充分尊重原有地形地貌的基础上,项目从雨洪管理降峰减流的角度出发,运用低影响开发策略梳理场地,打造完善的生态系统。
以厚绿林带为主体,并贯穿整个绿道的始终,是构建起一条完整生态系统的必要条件。
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打造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
城市广场采用透水铺装结合雨水花园,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通过多种方式收集过滤雨水,汇入河道净化涵养,发挥场地生态共生功能;雨水花园、生态渗塘等兼顾滞留净化雨水与丰富景观风貌;生态沟渠设置在硬质场地及道路旁,减缓地表径流,收集雨水;生态湿地创造出自然生态的水环境,净化水体。
 
 
科技创新 建设节能环保新系统
生物滞留设施是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理雨水污染物等功能价值极高。
保证绿色施工,环保意义十分明显,可美化环境,涵养水源。降水量大、地表径流大,且位于沿海地带的生物滞留设施的环保意义尤其突出。
生物滞留设施通过对汇水区雨水的收集、净化,使雨水可以再利用于浇灌和绿化用水,节约水资源。
生物滞留区能完全经受特大洪峰的冲击,并可以保护蓄水层、覆盖层和植被不被破坏。
经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强化生物过滤设计的生物滞留设施,在处理雨水时,对钙、锌等重金属元素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除磷率也超过80%。与其他设施相比,生物滞留设施对钙的去除效果极为显著。
生物滞留设施形式多样、适用区域广、易与景观结合,径流控制效果好,建设费用与维护费用相较于同等类型设施相比较低。
 
 
凝心聚力,展示担当作为新形象
自项目进场以来,项目团队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克服反季节苗木移植等多重困难,凝心聚力,集智攻关,以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奋斗目标,掀起一轮又一轮党员表率、青年争先、你追我赶的劳动热潮。
通湖大道景观提升工程作为当地重要民生工程,项目团队科学谋划、精心部署、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要求全员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全方位把控施工质量、提高履约水平,力争打造标杆工程。
如今,竣工节点已然临近,宿迁项目正以实际行动履职尽责,诠释实干与担当,不断擦亮中外园林品牌形象。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