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梁宇)2012年8月30日下午14点,踏出北京火车站的那一刻,迎接我的是灿烂的阳光。锦州世博园项目施工配合工作在中外园林设计院全体工作人员的辛苦努力下顺利结束,我为期37天的锦州之旅圆满地画上了句号。
2013锦州,你让全球园林设计大师瞩目
锦州世博园项目合同额约1.2亿元,是2011年我公司的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无论在设计行业还是对于整个社会都有着深刻的影响。“2013中国·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由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与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AIPH)共同发起,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国家旅游局、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等共同主办、锦州市人民政府承办。
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是世界园林、园艺两大权威组织在全球范围内的首次合作,开创了园林博览会举办模式的先河。园区总面积7平方公里,陆地园区3.7平方公里,海上园区3.3平方公里,与历届世博会包括上海世博会相比,园区面积之大前所未有。
以往世博会通常利用现有公园、山林地等既有场所,而中国·锦州世界园林博会是对闲置的盐碱滩地、废弃的养虾池等,通过人工填土等方式,对其进行再利用、再开发,没有占用一分耕地,在很短的时间内再现了"沧海"变成"桑田"的现代神话。
整个锦州世博园项目中,我设计院主要参与最具影响力的IFLA展园部分,即对20个由外籍世界顶级园艺设计师设计的大师园进行设计深化及施工图设计。在与外籍设计师合作的过程中,我们相互学习,领略了不同国家的设计师的设计风格,并顺利完成了这次美妙的合作。
怀揣期待的心情,我踏上了去往锦州的火车
2012年3月中旬,IFLA展园各园施工单位陆续入场,次月下旬我设计院指派设计师进行施工配合,而我则幸运地成为第三个指派的驻场设计师。7月24日,怀揣期待的心情,我踏上了去往锦州的火车。7月25日早6:45搭乘锦州世博园项目部的班车,我来到位于龙栖湾的指挥部,正式开始了我的锦州驻场之旅。按照原计划,开始的两天主要是和我院前任驻场设计师进行交接,我们走访每一个园子的施工单位,并对每个园子的施工情况进行深度了解。
由于是第一次做施工配合的工作,内心既紧张又期待,紧张是因为担心自己经验不足,不能很好完成任务;期待则是迎来了第一次与施工现场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对于接下来的挑战充满着期待。就当时IFLA各展园的施工进展而言,部分园子已几乎完成主体建设,甚至部分园子已开始进行外装工程,大多数园子已初显效果。驻场的第三天,我走遍了每一个园子,并对每个园子进行细致的拍照工作。下班后回到酒店,利用晚上时间对所有照片进行整理,做成专辑,同时将所有照片发回设计院,让每一位设计师了解自己设计的园子的即时情况,并对每一个园子提出意见。
机遇伴随着挑战,现场设计困难重重
记得第一次实习的时候,一位资深前辈告诉我,可预见性的问题最好在施工图绘制阶段及时解决,尽可能不要把问题留到施工现场,所有的图纸都不能达到百分之百的精准度,所以一些问题只能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协调,这时候需要设计师与施工人员良好的配合。
由于每一个园子风格不同,难易程度不同,所出现的问题也各不相同。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了解每一个园子施工时所遇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最好的解决方案。
然而这个项目的一些施工方却并没有预期丰富的施工经验,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设计人员更加耐心的配合,而由于现场条件限制,我们设计中的某些细节则可能不容易实现,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和施工方耐心地沟通,并将问题返回设计院,与设计师以及设计总工共同探讨,将最好的解决方案在最短的时间内回复施工方,以协助施工方顺利工作。
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及个人习惯等各方面原因,也会遇到施工方对设计不理解、甚至态度特别不友善的情况,有时甚至要求我方按照他们的需要修改我们的设计。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保持头脑清醒,敏感地察觉问题所在,并以平和的态度与施工方沟通,同时严格遵守我们的原则。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锦州世博园让我华丽蜕变
由于该项目是填海造园完成的,所以现场会有一些施工图阶段无法预测的问题出现,如开挖过程中发现地下水位线升高,树坑周围向上返水等情况,这时候需要我们根据现状灵活地思考解决方案。
因外籍大师需要在较小的区域内表达他所想要达到的风格,甚至是一个国家、一种文化的园林风格或主题,所以各个展园所用到的某些材料或装饰手法是平时我们不会用到的,如11#演绎的波斯花园中,木条和钢结构围合而成的镂空壳结构,就是在我们设计师与钢结构厂家经过多次探讨并最终达成共识完成的;1#南十字星花园中蓝色有机玻璃则是通过我们设计师配合施工方查阅众多资料后最终确定材质的;34#世外桃源中土壤固化工程则是在设计师与土壤固化剂生产厂家经过多次沟通后完成设计的;15#花瓣生态花园中的石笼墙则是经过施工方多次修改后才达到如今效果的……
每个大师园都融入了我们设计师的心血,为了能够充分表达外籍大师的设计意图,无论是现场配合、施工答疑还是效果控制方面,中外园林设计院的全体员工都尽了我们最大努力,我们的院长、总工更是不辞劳苦地为我们做细致的指导,在领导的大力帮助下,我们的工作才能得以完成。同时,我们也从中学到很多,在这个项目中,我们真实地体会了外籍大师的设计方式和设计理念,从实践中,也深刻地懂得了如何在条件所限的情况下协调设计与现状的矛盾,最直观的收获就是,在施工过程中我们所遇到的种种难题无形中增加了我们的学识。
能够有幸成为此次国际博览会项目亲临现场的设计师,我感到无比幸运,对于这个性质特殊的项目,我们能够有幸参与已经是莫大的殊荣。在这里,我见证了世界顶级大师们的设计一点点被实现,如同飞天起舞幻化成仙。在全体设计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我们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完成我们的任务,我们相信,因为我们的努力,必定会为2013中国·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增添最绚丽的色彩。
|